外資賣股,台灣究竟是跌倒還是吃飽?

李馬講股

最近外資一連串的大動作賣股,以及匯率的瘋狂走貶,引起了台灣證券市場的一片恐慌。​

但究竟外資賣股,對於台灣經濟是好是壞?李馬律師今天就從「匯率」這個詞的定義出發,做個簡單、基本的分析。​

在聊匯率之前,必須先聊聊「錢」。這個我們大家很熟悉,但實際上卻很陌生的支付工具。​

我們都知道「錢」(尤其是紙幣),實際上並沒有他票面的價值。之所以他能作為交換物資的基礎,是因為法律賦予了他這樣的權利與擔保。​

所以嚴格來說,在中華民國,「錢」指涉的應只有新臺幣(中央銀行發行新臺幣辦法)。因此,新臺幣在中華民國屬於「法定貨幣」,是絕對可行的支付工具。​

至於其他的美金、人民幣、歐元(以下稱外幣)這些其他國家的錢,由於並非「法定貨幣」,只是同票據、股票的一般有價證券。所以實際上,當一個歪國人掏出美金、歐元、人民幣來買東西時,是可以拒收的。​

從上述我們可以發現,新臺幣與外幣之間,其實存在著一道鴻溝。而橫跨這段鴻溝的唯一橋樑,便是匯率。​

所謂匯率,也就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。形象點來說,就是透過拿我們的法定貨幣去「買賣」外幣的「價格」。​

既然有「價格」,那就會有「訂價標準」。而關於一國貨幣的訂價標準,最直觀的看法,就是這個國家擁有的,目前這個星球上流通最廣,最強大的國家的法定貨幣「美金」有多少。​

因此,嚴格來說,外資賣股匯率不一定會跌。只要他們賣股的錢沒有匯出台灣換成美金,那新臺幣的匯率就不會有太大的波動。​

但是如果外資大量將賣股換得的新台幣,換成美元後匯出台灣,那匯率就會跌,因為這代表臺灣持有的「美金」少了,因此新臺幣的價值變低了。​

至於外資賣股但錢還留在台灣,以及外資賣股而且錢大量匯出台灣,對於台灣證券市場究竟是看好或看壞,相信經過上面的解說,各位應該已經有了簡單的判斷。​

不過對於外資對於台灣證券市場的看法,李馬律師覺得大家不用過於緊張。因為往另一個層面說,只要台灣的通膨並未過於嚴重,貨幣貶值代表的是外銷利潤的增加,而以台灣的產業結構而言,這對於絕大多數的台灣產業都是一大利多。​

因此對於外資這個變了心的女友,投資人是應該逢底承接癡情等待,還是豪不猶豫地斷捨離。我想這個季度(4、5、6月)的財報,以及台灣的通膨指數,將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參考標準。​

Facebook Comments Box
error: